理论园地
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文章来源: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1-09-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两个大局”,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全校广大青年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基本内涵,在宣传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巩固深化培养教育、实践行动、督查考评三条关键路径,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具体化系统化制度化,形成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国良医。

二、目标任务

(一)全面覆盖。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管理服务各方面、学生成长成才各环节,纳入新生教育计划、毕业生就业教育、主题班会、党团日活动、学生干部培训、社会实践等培养全渠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持分层分类教育原则,构建“校院班”三级教育网络,适应不同层级学生的教育模式,形成覆盖本科生、研究生培养全周期的育人链条。

(二)知行合一。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坚持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的原则,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辟学生乐于参与的渠道,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打造专项教育品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精神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人知晓、人人践行,使之成为青年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

(三)融合贯通。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深化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事业贯通起来,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融入“四史”宣传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体现到校风学风教风师风医风建设之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

三、主要内容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聚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导向,策划主题活动进行专题教育;在载体上,充分运用“名师课堂”“第二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等阵地,通过主题演讲、专题报告、座谈研讨、读书报告会、学术报告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文化活动平台,着力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在安排上,坚持集中开展和常态化教育相统一,每年安排六个月时间、每月开展两个主题活动进行专题教育,其他时间结合工作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不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向深入。

(一)“富强”主题教育。富强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现民富国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

围绕“富强”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伟大篇章,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论断,组织学生围绕“四个伟大成就”开展研讨和“我的中国梦”人人演讲等主题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建党百年、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等成就展览,进一步加深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理解和把握,激励广大学生自觉把个人梦想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历史潮流中。

(二)“民主”主题教育。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围绕“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信心,深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论认识,深刻把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加强青年学生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四个自信”。创新方法路径,引导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学科专业建设、班级建设等实践中提升“主人翁”意识,主动担当历史重任和时代使命。

(三)“文明”主题教育。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

围绕“文明”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的内在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践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开展太极拳人人习练、黄梅戏人人传唱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医学教育相结合的文化活动。以推进“安全和谐文明友善”宿舍(楼)、节约校园等文明创建活动为平台载体,以学习雷锋在行动、青年突击队等志愿服务活动为重要抓手,以弘扬安医精神、传递榜样力量为内驱动力,引导青年学生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汇聚青春力量,提升校园文明显示度。

(四)“和谐”主题教育。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无限向往、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价值追求。

围绕“和谐”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谐稳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同样也是实现大学生个人成才发展需要的稳定器。要把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响应学生呼声,统筹做好教育管理服务各项工作,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水平。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培育体系、管理体系和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满足学生高质量发展需求。组织学生开展平安美丽和谐校园创建活动,营造人人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发展氛围。组织开展“石榴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活动,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建立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关怀网络,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开学周”“心理健康月”等系列活动,落细本科生一生一册“我的德智体美劳成长报告”和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报告”制度,引导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五)“自由”主题教育。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价值,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

围绕“自由”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理论,坚定社会主义自由观自信,深刻认识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要求,正确理解自由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以党团组织为依托,构筑实践参与机制,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搭建互助激励平台,创新学生自我服务形式;构建朋辈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理念;强化遵规守纪教育,增强学生自我监督意识。加强网络阵地管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升学生网民网络文明素养。充分利用智慧思政平台,创造集合主流价值、先进文化、时代精神和安医特质的网络文化,引导学生正确在网上发声,成为青春正能量的传播先锋。

(六)“平等”主题教育。平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价值要求,既体现了人性的关爱本质,又表达了人类的共同追求。

围绕“平等”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内在实质。加快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统筹各类资源形成一体化育人平台,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校改革创新发展的直接享有者。丰富学生干部培训资源,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开展学生骨干培训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能力。增强学生文化资源供给,持续加强校史馆、图书馆、人体科学馆、博物馆、校园影院、东南书屋等优质文化平台建设,加大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力度,拓展学生学习生活优选项。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资源供给,依托附属医院、对外合作科研院所等建立成长通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服务健康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七)“公正”主题教育。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围绕“公正”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我们倡导的公平是以“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维护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建立完善各类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学科专业建设、班级事务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等制度建设过程,积极为学校制度建设和发展工作献言献策,共同营造公平正义的校园环境。完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公平公正公开做好各类奖助学金认定和发放工作,实施“暖心、暖学、暖途、暖冬”行动,精准做好“六困生”帮扶工作。建优学生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实现涉及学生利益的事务“一站式”办结,从办好一件一件实事中提升学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法治”主题教育。法治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围绕“法治”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感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更高水平良法善治的时代进程中彰显的实践品格、展现的实践伟力。着力推进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普及宪法知识、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加强“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开展“律洒校园”等普法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专题教育。加强校纪校规宣传教育,开展遵规守纪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准则意识、律己意识,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矩,推动形成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九)“爱国”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围绕“爱国”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加强对爱国主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的把握,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政课程的关键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遵循。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四史”教育和校史校情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清醒认识“两个大局”,增强斗争本领。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和国防教育,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政治安全,增强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青年学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十)“敬业”主题教育。敬业乐业、勤劳奉献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源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因。

围绕“敬业”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把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定位,深刻把握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深远意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核心,强化社会责任训练,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认同能力,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大学毕业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发展观,引导广大青年勇于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到基层、到乡村振兴主战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加强安医精神宣传教育,以弘扬红医精神、白求恩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新时代卫生健康崇高精神和学校内迁精神为主要内容,赓续红色血脉、牢记初心使命,好学力行、造就良医,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十一)“诚信”主题教育。诚实守信是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的基本价值观,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立足点”。

围绕“诚信”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充分认识诚信是为人之本,兴国之基。持续推进诚信教育,加强考试诚信教育,申报材料和填报信息客观真实自我承诺、开展“诚信宣传月”等活动,加强诚信文化建设,选树诚信道德模范,发挥榜样标杆效应,营造诚实守信光荣、虚假失信可耻的校园氛围,真正“让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持续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完善守信褒奖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持续加强学术和科研诚信建设,严肃查处违背学术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着力加强对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学术伦理要求和学术规范指导,开展学术规范专题教育,办好“琦元”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引导学生坚守学术诚信,筑牢科学精神的基底。

(十二)“友善”主题教育。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人间充满真情的源泉,是个人的立身之道,是一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

围绕“友善”的理论和实践内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友善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亲善、互助、友爱,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康指导等,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内化为行为习惯。推动“学习雷锋在行动”常态化制度化,加强青年志愿服务管理,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形成志愿服务社会化运行模式,让更多的青年志愿者成为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提升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本单位年度综合考核和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根据本实施方案,坚持“一院一案”,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体化、特色化、系统化,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方案落地见效。

(二)注重协同联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战略工程,重在行动、贵在坚持。要加强上下联动,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统一部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一体推进;加强同向行动,畅通各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的育人机制,开放整合资源,搭建线上线下共享平台;加强协同互动,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之间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改进创新,创造品牌活动,同日常学生思政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三)做好总结宣传。充分利用“报、网、微、屏、端”平台阵地,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及弘扬安医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浓厚氛围。各单位要及时总结实践中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